[汽車之家 技術] 提起“沃德十佳發(fā)動機評選”相信視汽車如生命的各位朋友并不陌生。的確,能入選“沃德十佳發(fā)動機”行列的這些“猛獸”們在整個汽車行業(yè)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許每年的十臺發(fā)動機已經不能滿足你的胃口了,好吧,我們來盤點一下近些年,至少三屆蟬聯(lián)十佳席位的“高富帥”們,當然這里不乏連續(xù)14年入圍的頂級發(fā)動機。來吧!讓我們經歷一場饕餮盛宴。
匹配車型:奧迪S5、奧迪A6L(C7)、奧迪A7、奧迪A8、奧迪Q7等
奧迪3.0L機械增壓發(fā)動機于2010-2012連續(xù)三年入圍沃德十佳發(fā)動機的榜單,可見奧迪在發(fā)動機技術的領域實力強大,333馬力的最大功率、440Nm的峰值扭矩,以及高達111hp/L的升功率讓這款發(fā)動機在同排量車型中鶴立雞群,作為4.2L V8發(fā)動機的接班人,其無論在動力還是油耗方面的表現都呈現出“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態(tài)勢。
此款發(fā)動機綜合了輕量化、機械增壓、缸內直噴等先進技術,使得其不僅是在動力方面有突出表現,燃油經濟性方面在輕量化及直噴+分層燃燒的作用下油耗僅為9.5L/100Km。這是動力性和經濟性平衡的完美詮釋,難怪連《AMS》(一份德國汽車雜志,中國俗稱“車評”)對于這個數據都表示驚訝,稱其為“偉大的成就”。
硅鋁合金鑄造的曲軸箱和缸體為這臺發(fā)動機減輕了不少體重,曲軸箱僅有33公斤,包括增壓器在內的整機也只有189公斤而已。
3.0TFSI發(fā)動機使用了羅茨式機械增壓器,兩個四葉旋轉活塞可以每分鐘2萬3千轉的速度為發(fā)動機提供壓縮空氣。在某方面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相比有天生的優(yōu)勢,靠曲軸驅動的機械增壓器可從怠速開始介入且響應速度也較快(渦輪增壓靠廢氣驅動,由于自身轉動慣量影響渦輪需要足夠的廢氣才能驅動,加速下的延遲問題也是其最難克服的困難),使得這款發(fā)動機在2900rpm-5300rpm轉速下獲得440N•m的扭矩。
機械增壓器布置于呈90°夾角的氣缸的進氣歧管處,顯然增壓后的進氣路徑很短,這意味著更快的油門響應。這款發(fā)動機可以輕松達到6500rpm,并在5500rpm時達到333馬力(245Kw)的額定功率。官方資料顯示,搭載3.0TFSI的奧迪S5 Coupe 100Km加速時間僅需4.9s。
3.0TFSI發(fā)動機也搭載于諸多車型,如奧迪S4、S5、國內的奧迪2011款奧迪A6L 3.0TFSI quattro,只不過由于調校不同,國內版本的發(fā)動機為290馬力(213Kw)、420N·m。
奧迪3.0 V6 TFSI發(fā)動機技術參數 | |
排量 | 2995ml |
氣缸排列形式 | V型六缸 |
缸徑 | 84.5mm |
行程 | 89mm |
升功率 | 111馬力(81.7Kw)/L |
最高轉速 | 6500rpm |
最大功率 | 333馬力(245Kw)/5500-6500rpm |
最大扭矩 | 440N·m/2900-5300rpm |
特有技術 | 鋁合金缸體、缸內直噴、機械增壓 |
『剛上市的A6L頂配車型--50TFSI搭載了3.0TFSI發(fā)動機』
這款發(fā)動機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在大眾集團旗下品牌當中,目前奧迪旗下的S5、A6、A7、A8、Q7等車型均分別搭載了不同功率版本的3.0TFSI發(fā)動機,過去的4.2FSI產品陣線已經被全面取代。
『奧迪A7和A8L都搭載了3.0TFSI發(fā)動機,并且
在A8L上該發(fā)動機有兩種高低功率不同調校』
『奧迪Q7車型也搭載3.0FSI發(fā)動機』
點評:動力性和經濟型一直是一對不可分戈的矛盾,如何滿足歐洲市場苛刻的排放條件又要盡可能的提高動力性能是工程師們最頭疼的事。奧迪 3.0 TFSI將做到了這兩者的良好平衡,這就是它能夠連續(xù)入圍的原因。
● 馬自達 2.3L DISI Turbo
匹配車型:海外馬自達6、CX7等車型
2001年,馬自達推出了L系列的發(fā)動機,它包括1.8L至2.5L多種排量,其中一款排量為2.3L的渦輪增壓直噴發(fā)動機獲得了06、07和08年連續(xù)三年的沃德十佳發(fā)動機稱號。
這臺發(fā)動機使用鏈條驅動的雙頂置凸輪軸,每缸4氣門,同時采用全鋁缸體和鑄鐵缸套,在進氣門側還有可變氣門正時系統(tǒng)。為了達到更高的升功率水平,馬自達為它加入了渦輪增壓系統(tǒng)以及DISI缸內直噴技術。最大功率達到了263馬力(196kW)/5500rpm,最大扭矩380N·m/3000rpm。
馬自達 2.3L DISI Turbo 技術參數 | |
排量 | 2261ml |
氣缸排列形式 | 直列四缸 |
缸徑 | 87.5mm |
行程 | 94mm |
升功率 | 114.3馬力(85.2kW)/L |
最高轉速 | — |
最大功率 | 263馬力(196Kw)/5500rpm |
最大扭矩 | 380N•m/3000rpm |
特有技術 | DISI缸內直噴技術 |
不過這臺性能彪悍的發(fā)動機并沒有引入國內,而是應用在海外的馬自達6、CX7等車型上,其中搭載此發(fā)動機的馬自達3的百公里加速可以跑到6秒以內。直到2011年,馬自達用全新SKYACTIV創(chuàng)馳藍天技術的發(fā)動機取代了L系列。
點評:通過缸內直噴以及渦輪增壓技術,實現了更小的排量,更大的動力輸出,它的成功也為日后馬自達的SKYACTIV創(chuàng)馳藍天技術做了很好的積累和鋪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