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車位之間的最小間距
這項測試的目的是為了實驗自動泊車車輛與目標停車位前靜止車輛之間的最小距離,我們將以兩車之間相距1米為基準進行測試,每次增加100mm,來看看它有怎樣的表現。當然,這個項目的間距同樣是越大越好,越大說明雷達探測的距離越遠,但這也要結合實際泊車表現一起看,而之前我們測試過有些車型雖然探測的很遠,但實際泊車表現并不算好。
GLC
極光
● 與另一側障礙物的最小間距
在日常行車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車輛行駛至比較窄的路段需要停車,但是路邊兩側都有障礙物、或兩側都有車輛停放,讓本來就不寬敞的道路變得更加擁擠不堪,這個時候進行停車是比較有難度的,如果經驗不豐富的話,容易在倒車入位時車輛另一側發(fā)生剮蹭。
自動泊車系統(tǒng)也考慮到了這點,在進行探測車位時會探測車輛另一側物體或車輛距離自身的距離,以此來判斷車輛是否可以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自動泊車,如果另一側的距離過窄,系統(tǒng)也不會啟動自動泊車功能,以此來規(guī)避自動泊車入位時的風險。下面我們就通過測試來看看5輛測試車在這方面有怎樣的表現,看它們在模擬的比較窄的環(huán)境下是否可以探測出車位。
GLC
銳界
昂科威
極光
自由光
測量結果展示(以下均為以保障順利泊入為前提的實驗數值) | ||
與車位間的最小間距 | 車型 | 與另一側障礙物的最小間距 |
≥1.6米 | GLC | >90cm |
≤1.4米 | 銳界 | ≥1米 |
1米~1.85米 | 昂科威 | >1米 |
<1.8米 | 極光 | ≤1米 |
<1.7米 | 自由光 | >1米 |
本節(jié)點評:
從本節(jié)的實驗中,我們已經得出了以上5臺選手在自動泊車方面的核心表現,從數值以及實際泊入情況來看,銳界、昂科威的數值是最好的,但其實它們和極光、自由光在泊入過程上的表現相差并不是特別大,其中自由光的自動剎停值得一提,它不僅是在后方有障礙時才會剎停,如果自動泊入的速度過快,也會觸發(fā)剎停,雖然這樣的設計可能是為了安全,但“不明不白”的就來一下剎停,體驗上還是有些突兀的,其它方面這幾款車型的表現還算比較接近,調整車身的過程都比較果斷、方向盤旋轉不猶豫,整體來看沒有太過明顯的差距。
而GLC的不足則體現在探測率、揉庫的過程中,車輛在進行細致調整時出現“癡呆”的情況時有所見,車輛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不知所措了,操作自動駛出時這種情況更加明顯。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