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實用手冊] 近幾年,關(guān)于汽車上的高科技,最火的話題莫過于自動駕駛技術(shù),但從目前來看,自動駕駛的真正實現(xiàn)還離我們有一段距離。那么既然現(xiàn)階段做不到完全的自動駕駛,我們只能先來完善一些輔助駕駛技術(shù),自動泊車就是其中之一。
在之前我們測試過很多廠家的自動泊車,其中絕大多數(shù)還是需要司機來換擋、控制剎車。不過,最近剛剛上市的奔馳E級轎車的自動泊車卻給了我們一個驚喜,當開啟自動泊車,選擇好泊車方式后,可以完全不用人來操控,系統(tǒng)會自動控制方向、控制剎車甚至自動換擋。您不信?那我就帶您一起看看它的表現(xiàn)。
2016款奔馳E級轎車(以下簡稱新E級)共有6款車型,且全系標配自動泊車功能。這套自動泊車與奔馳之前的自動泊車相比有所升級,不僅在泊車過程中不需要司機操作換擋,而且還加入了車頭向外垂直泊車功能。另外,據(jù)聽說還能用手機App來遙控泊車,不過在我們測試時,測試車沒有開啟連接手機App功能,所以無法測試這一項,希望今后有機會可以體驗。
● 自動泊車時司機跳車后會怎樣?
坦白來講,奔馳E是我們測過所有自動泊車中最強悍的。開啟自動泊車后,車輛完全接管了方向盤、油門、剎車和換擋,在泊車過程中不需要司機進行任何操作。接下來我們就做了一個趣味實驗,在開啟泊車后,司機將從駕駛位中跳出,使車輛真正的“無人駕駛”。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平臺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平臺
新E級自動泊車加入了開啟按鈕,而之前奔馳的自動泊車是沒有開啟按鈕的,車速在30km/h以下時系統(tǒng)自動探測車位。開啟按鈕位于中控臺操作旋鈕旁邊,按下后開始探測車位,系統(tǒng)會自動識別側(cè)向車位或垂直車位,然后在方向盤控制上選擇并確定停車方式。
體驗過后,我感覺新E級自動泊車在功能上升級了很多,例如:加入了車頭向內(nèi)垂直泊車、垂直駛出(車頭向內(nèi)、向外均可駛出)、自動換擋等,使用戶體驗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另外,我還想說的是,這套自動泊車加入了開啟按鈕,可能有的朋友會問,之前不用按鈕為什么這次升級了很多功能,反而多了一個開啟按鈕的步驟呢?
這個問題我大膽猜測了一下,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可能是為了用戶體驗,畢竟現(xiàn)在市面上大部分自動泊車都需要開啟按鈕,用戶已經(jīng)習(xí)慣;第二,可能是因為國外一些國家法規(guī)上還不允許全自動駕駛,司機必須參與其中某一項操作,雖然只是自動泊車,但過程中也是有一定風(fēng)險的,所以泊車中可以自動打方向、換擋、剎車,基本已經(jīng)可算全自動駕駛了,必須要加入一個開啟按鈕,以示司機在自動泊車中是有參與的。
雖然以上原因都是我的猜測,但我想說的是奔馳絕不是因為沒有自動開啟泊車的技術(shù),而設(shè)定了開啟按鈕。再仔細思考一下,既然自動泊車已經(jīng)有條件實現(xiàn)全自動,那么全自動駕駛技術(shù)還會離我們很遠嗎?
側(cè)向車位自動泊車體驗
● 可識別車位最小間距
新E級整車尺寸為5065mm×1860mm×1467mm,車身比較長,但停車過程卻比較順暢,基本沒有出現(xiàn)過停頓等其他問題,最終測得能探測出的側(cè)向最小車位長度為6300mm,也就是車位比車身長1235mm。
● 車身與車位間的最大探測間距
經(jīng)過反復(fù)嘗試車身與車位間距,最終能夠識別車位的距離穩(wěn)定在1850mm,大于這個距離一點點也是可以識別的,但有概率,這個距離對于平時找車位來說足夠用。
● 車位另一側(cè)有障礙物
對于車長超過5米的新E級來說,泊車時候左右擺動的范圍也會變大,如果泊車時車位另一側(cè)有障礙物,就需要考慮車輛與障礙物之間的空隙,避免泊車時車頭刮蹭到障礙物,最終測得與車位另一側(cè)的最小安全距離為650mm,這個成績可以說比較極限了。
垂直車位自動泊車體驗
● 可探出垂直車位的最小間距
對于垂直車位來說可以探測出的最小車位寬度為2850mm(車寬為1860mm),也就是兩側(cè)各富余接近半米的最小寬度,不過這套自動泊車系統(tǒng)在進入車位時,會將駕駛側(cè)的空間留的稍微大一些,副駕駛側(cè)空間稍微小一些(不影響乘客上下車),我們猜測這是為了方便司機上下車。
● 車頭向內(nèi)垂直泊車
相對于上一代泊車系統(tǒng),新E級垂直泊車還多了一套車頭向內(nèi)的方式,此功能在我們曾經(jīng)測試的大眾邁騰、奧迪全新A4L以及斯柯達速派上都有過,不過這個功能在我國擁擠的停車場其實并不太適用,而且再次開出來也可能尷尬。
● 自動駛出功能
說到了自動駛出,其實之前很多品牌的自動泊車都帶有這個功能,但基本都是只有側(cè)向車位才可以實現(xiàn)。而奔馳的自動駛出不僅可以在側(cè)向車位實現(xiàn),同時垂直車位的兩種泊車方式也都支持自動駛出。
2016款 奔馳E級 自動泊車測試 | |
測試項目 | 測試結(jié)果 |
1:可探測車位最小間距(側(cè)向車位) | 6300mm |
2:車身與車位間的最大探測距離 | 1850mm |
3:車身與左側(cè)障礙物之間的距離 | 650mm |
4:可探測車位最小間距(垂直車位) | 2850mm |
5:探測到車后障礙物是否剎停 | 是 |
6:是否有自動駛出功能 | 是 |
7:不系安全帶/不鎖車門是否可以使用自動泊車 | 是 |
● 文章小結(jié)
體驗過新E級的自動泊車后,我的感覺是即便更改了開啟方式,加入了一些新的功能,但還是像原來奔馳的自動泊車那樣好用,可以說這一代的奔馳自動泊車給了我們很多驚喜,尤其是自動換擋還有三種方式都可以自動駛出。操作簡單,上手無難度,特別是加入了自動換擋后,更是完善了該功能,使自動泊車中的“自動”兩個字更實至名歸。當然,它也不是特別完美,比如車頭向內(nèi)垂直泊車這個功能就比較“雞肋”,但抱著有比沒有強的態(tài)度來說也不是壞事。(圖/文 汽車之家 張欣)
相關(guān)閱讀: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