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殿堂] 1992年,一部名為《Scent of a Woman》,中文傳神譯作《聞香識女人》的電影正式公映。片中阿爾·帕西諾飾演的可以靠聞對方的香水味道識別其身高、發(fā)色乃至眼睛顏色的上校形象成為一代經(jīng)典。作為一名普通的汽車編輯,我們似乎注定與如此香艷的技能無緣。不過,當車展上紛繁的新車閃亮登場之時,我們能通過觀察車輛進氣格柵感受到車輛設計的精髓。現(xiàn)在,讓我們趁著車展大幕剛剛落下的機會,觀“柵”聊聊設計吧。
對于一名普通的汽車編輯而言,報道車展遠沒有想象中的光鮮亮麗,茫茫多的新聞發(fā)布會以及新車、價格令我們甚至沒有一點空閑去看看個人喜歡的品牌。不過,也就是在某個發(fā)布會進行的過程中,盯著展車有些分神的我發(fā)現(xiàn)了其中一絲端倪。
● 功能性主導的年代
這個叫做進氣格柵的東西為何大多是6邊形,為何如此雷同呢?其實在汽車誕生的早期,并沒有進氣格柵,難道是設計師的疏忽?
● 變革者降臨
時間的推移會改變眾多事物,當時間來到2005時,代號C6的新一代A6給中大型車或者說偏向行政級的轎車設計帶來了全新的風向。這便是上線貫穿的進氣格柵,一個新的時代由此到來。從時間上看,奧迪并不是第一個引用大面積進氣格柵設計的品牌,但不可否認的是奧迪的這項改變令原本沉悶的中大型車變得更加激進。
從時間角度上講,2005年開始奧迪的這種上下進氣格柵打通的設計思路或許正是上世紀中葉那種夸張設計思路的輪回。從造型設計上說,上下貫通的進氣格柵具有比以往設計更明顯的視覺震撼感,這有利于觀察者視線更長時間停留在車頭上,從而間接提升車輛受關(guān)注度。無論對于哪個時代的消費者而言,能第一時間吸引他人注意力的設計總是會得到青睞。
中國有句老話叫“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對于艾格而言,席爾瓦這個前輩為奧迪打下了一片大好江山,而席爾瓦也像是座高山,想要跨越過去取得新成就難度可想而知。繼往開來究竟該繼承哪些元素,如何破除人們先入為主的概念這些問題解決起來絕非易事。
● 超越經(jīng)典
最終,2012年,艾格交出了自己對于上面那些問題的答案。在當年的巴黎車展上我們看到了一款線條硬朗的概念車,細心觀察的話,可以發(fā)現(xiàn)艾格在這部概念車的格柵部分著實花了不少筆墨。在造型上,6邊形可以看做是保留此前奧迪格柵設計的精髓,在這個整體思路予以保留的前提下,艾格富裕了格柵更為立體的性格,更加立體的造型帶來了更明顯的光影效果,于是,一個更立體、性格更加硬朗的時代到來了。
由概念車變?yōu)榱慨a(chǎn)車,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祛除過于前衛(wèi)、不切實際的設計,更重要的是把握住設計思路,剛剛換代的Q7可謂把握住了艾格設計的概念車中硬朗的風骨,不過這樣的特點與圓滑的車身設計融合的還不夠美妙。全新Q7究竟好不好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此前擔當奧迪設計總監(jiān)的艾格在不久后選擇了辭職,宣布加入喬治亞羅開設的Italdesign設計公司,這樣的結(jié)果令人不禁揣測這是否是引咎辭職之舉。
● 模仿與創(chuàng)新
讓我們結(jié)束八卦的思想,回到設計中吧?鋸埖脑O計容易給觀察者帶來感官刺激,這樣的手法放在哪里都是吸引眼球的好方法,因此,眾多車企都推出了屬于自己的進氣格柵設計,這之中有“成功”,亦有“失敗”。
當奧迪在車輛設計,亦或者說是格柵設計上玩的風生水起時,其他設計師也沒閑著,這股犀利風格的設計潮流很快波及汽車設計領(lǐng)域。中國品牌的設計師亦嗅到了這股春風,于是在車展上,我們見到了他們不同的理解。
在此前中國品牌設計回顧中,我們分析了各品牌設計部分不同的現(xiàn)狀,在這次的上海車展上。我們看到了它們的改變。令人欣喜的是,這些改變更多的是積極向上的。
中國品牌這幾年在研發(fā)、制造上的進步有目共睹,不過此前設計領(lǐng)域一直是個軟肋。隨著這些年臥薪嘗膽的努力,當年看似“不值當”的投入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累累碩果。也許技法與理解上仍舊算不上一流或超前,但這種進步令人欣慰。
● 成功源自改變
如果我們看的再寬泛些。前面提到的這一場場好戲中,此前一些默默無聞的亞洲車企也開始登上舞臺。于是,我們有機會在近幾年看到一大批車車型從枯燥、老成變得激進、年輕,一場場的好戲輪番上演。沒錯,我說的真是來自韓國的起亞。
有成功者就必然有失敗者,當然,我們這里僅僅是在設計范疇上討論,事實上,從銷量上看,我們下面要講到的品牌通過設計思路的改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過,優(yōu)中選優(yōu),雞蛋里挑骨頭的做法才是品評經(jīng)典的方法。
如果說起亞的成功在于抓住格柵設計精髓的話,那么下面這位選手的抉擇著實有些自作孽的味道。這樣的結(jié)果再次印證了艾格“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的困境。
讀到這里也許您早已發(fā)現(xiàn)了,格柵從早期的實用性慢慢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裝飾性或者說是設計性,實際上,直至今日實用性與設計仍在格柵這么一個并不起眼的部件上不斷轉(zhuǎn)化。
● 來自未來的格柵
隨著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格柵存在的意義早已不僅是保護水箱了,可以在冷車階段,自動關(guān)閉的主動進氣格柵開始裝配在越來越多的車輛上,而像寶馬i8一樣的新能源車由于沒有傳統(tǒng)的內(nèi)燃機,格柵的作用已經(jīng)變成了裝飾。
全文總結(jié):
車輛進氣格柵的發(fā)展是個從功能性到裝飾性再到功能性循環(huán)發(fā)展的過程,在早期的車輛中,格柵起到的作用就是保護水箱框架,隨著車身造型的不斷發(fā)展,這個罩在外面的金鐘罩被設計師賦予了不同的性格特點,甚至促成了家族化設計。隨著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可以主動關(guān)閉的進氣格柵出現(xiàn)了,它們能幫助發(fā)動機更快的達到工作溫度,在車輛高速行駛時可以起到降低風阻的作用,最近,隨著新能源車的不斷普及,傳統(tǒng)的水箱已經(jīng)從部分車輛上消失,因此格柵的功能性設計變的不再重要,反而成為了設計的名片。
最后,回到我們開始提到的話題吧,透過小小的進氣格柵我們到底能夠看到什么,老老實實的保護水箱框架?畫龍點睛的迎合整車設計思路?幫助發(fā)動機盡快達到工作狀態(tài)?“專職”成為車輛設計名片?似乎都對也似乎都不對;蛟S,透過進氣格柵,我們看到的正是那個被叫做汽車研發(fā)、設計變遷的東西。(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相關(guān)鏈接:
借力無形間 圖說概念之空氣動力學設計
http://frontenacatvclub.com/tech/201503/863065.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