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F1賽事] F1世界錦標賽歷史上的第四場、本季首場沖刺賽(Sprint)在伊莫拉賽道落幕。紅牛車手馬克斯·維斯塔潘憑借守株待兔式的“絕殺”,擊敗法拉利車手勒克萊爾,取得個人沖刺賽的第三勝,延續(xù)其“F1沖刺賽之王”的角色。整場比賽中,除了這個“制勝超越”,其他時間就雷同前三場,平淡如水。整個周末,圍場對F1沖刺賽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有著不少討論……
其實,沖刺賽的概念并不是什么新東西,尤其在各類初級方程式中。例如作為F1次級賽事的FIA F2錦標賽(包括GP2時代)就一直有“沖刺賽”和“主賽(Feature Race)”兩場比賽,只不過沖刺賽是嵌入“倒序發(fā)車”規(guī)則的。
不過,在F1籌備沖刺賽規(guī)則時,各利益相關方就喊出“倒序發(fā)車”不符合世界最高級別賽車賽事的調性,讓沖刺賽演變成實際上的“Q4(常規(guī)排位賽有3節(jié))”——按照Q3后的成績決定沖刺賽的發(fā)車位,再用完賽成績決定正賽的發(fā)車位,僅前三名得分。這也從該賽事的去年官方名稱“沖刺排位(Sprint Qualifying)”中可見一斑。如此定位致使沖刺賽的注定乏味。
回顧去年的三場沖刺賽,老實說很多人對前兩場——英國銀石和意大利蒙扎的記憶幾乎為零,巴西因特拉格斯稍微深點的,也拜“車皇”劉易斯·漢密爾頓所賜。英國人因排位賽后的賽車尾翼技術違規(guī)被罰至隊尾起步后,一路超越充分體現(xiàn)“銀箭”的速度。其他時候,沖刺賽則像是一場“巡游”。
“巡游”產(chǎn)生的原因有三:一、比賽分值太低——風險大與收益,稍有不慎就影響正賽大局。二、在F1“預算帽”規(guī)則正式啟用后,賽車在沖刺賽內受損,會影響車隊的全年財政規(guī)劃。三、賽道的選擇仍就值得商榷。以下我們一一解讀。
一、比賽分值太低
上賽季的“3-2-1”的低積分設置,自然令各位車手寧愿謹慎(至今四場比賽僅2人退賽),將“沖刺排位”轉換為長距離模擬的一環(huán),避免“退賽”——守住合適的正賽起步位即可,即使需要“讓掉”位置。這點在去年巴西站也有體現(xiàn):邁凱倫車手蘭多·諾里斯就主動放棄第五,讓漢密爾頓通過。
本賽季,變成前八“8-7-6-5-4-3-2-1”的合理積分設置后,沖刺賽似乎變得“更值錢”,增加車手的競爭動力。首次試驗后,真如規(guī)則制定者所愿?沒有!客觀分析比賽,大多的名次更迭歸功于雨中混亂的周五排位賽,致使一些中上游車隊的車手——小卡洛斯·塞恩斯、塞爾吉奧·佩雷茲等在低于車隊應有發(fā)車位起步。整個沖刺賽只是幫助他們完成“歸位”。對于像競爭力缺乏的梅賽德斯AMG,更是進入了“以賽代測”的模式。
該如何解決?有不少車手在本周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就是把沖刺賽與正賽完全“分割”。處于中游的哈斯車手凱文·馬格努森的觀點最具代表——沖刺賽的結果不應與正賽起步位掛鉤,才能讓大家能解放思想,拼出風格。據(jù)悉,負責F1運動規(guī)則制定的羅斯·布朗正考慮順應訴求。最可能的修改方式則是讓周五排位賽同時決定沖刺賽和正賽的發(fā)車位。
二、影響車隊的全年財政規(guī)劃
對車隊而言,F(xiàn)1“預算帽”規(guī)則啟用后,錢就不能無限制花了——畢竟本來研發(fā)費用就有點不夠了。如今,每舉辦一場沖刺賽,車隊就能提高“預算帽”上限15萬美元。
但這只是賽車能安然完賽的情況。如果發(fā)生事故,類似于周冠宇和皮埃爾·加斯利(法國人曾在去年意大利站沖刺排位中撞車)所經(jīng)歷的,即便再補償10萬美元/每臺車有時候還是顯得杯水車薪……
有人說,這個問題容易解決,讓沖刺賽中事故所造成的花費都不算進“預算帽”不就得了?赡銢]想到,在“預算帽”下,很多車隊的賽車部件生產(chǎn)都按最低需求量進行。極端情況下,有車隊不幸兩車陷入大撞車,可能配件都不夠用。在澳大利亞,我們就看到哈斯車隊對外聲稱,練習賽若有嚴重撞車可能就修不了,得放棄正賽了。
三、賽道的選擇仍就值得商榷。
賽道選擇方面,畢竟如今每場都安排沖刺賽時機未到。截至今日,賽事都選擇在傳統(tǒng)賽道展開,都算是超車難度較高的賽道;蛟S,未來選擇一些超車偏易的賽道——例如巴林薩基爾、比利時斯帕、墨西哥羅德里格斯兄弟賽道這樣會好些。
只有解決這些癥結,讓沖刺賽的競爭元素提升,才能使F1所寄望獲得的更多曝光和商業(yè)利益得以兌現(xiàn),否則就會像2014賽季收官戰(zhàn)“雙倍積分”那樣變成一個噱頭,最終成為F1歷史的“匆匆過客”。
寫在最后:
我們還是祝愿沖刺賽越辦越好,因為一個F1大獎賽周末有兩次“燈滅起跑”,意味著你的期待和激動多了一倍!不過,本站沖刺賽周冠宇與加斯利碰撞后退賽實屬可惜,希望“小周”的賽車盡快修好,在正賽中好好發(fā)揮。您對本站F1最終冠軍歸屬有著怎樣的期待,可以在評論區(qū)告訴我們哦。(編輯/汽車之家 郭楓 圖/文 QIAN JUN Motorsport Media)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