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2024北京車展上,博世集團針對智能出行展出了諸多本土創(chuàng)新及首展產品,如商用車電氣化智能出行解決方案、商用車電液混合助力轉向系統(tǒng)和氫燃料內燃機的氫氣噴射系統(tǒng)等,博世董事會成員也針對中國市場環(huán)境做了戰(zhàn)略分享。
問題1:中國車市價格戰(zhàn)打得非常激烈,博世對此的策略如何?
馬庫斯·海恩:不僅是汽車行業(yè),對于任何一個產業(yè),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yè)要能夠產生利潤,因為沒有利潤它就不可能實現長期的良性發(fā)展。有了利潤,才能做研發(fā),給用戶和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產品。如果一個行業(yè)、一個企業(yè)不能產生合理的利潤,長期來說是不可能健康發(fā)展的。我們能夠接受在投入期暫時沒有利潤,但不能一直持續(xù)下去,必須要有一個時間點,否則企業(yè)就不可能長期、健康地發(fā)展。雖然我們處在一個競爭性很強的行業(yè),但是大家都應該秉承合作的關系,或者說是“競爭型合作”,這樣大家能夠為終端的消費者帶來更多具有競爭性的產品。我們歡迎良性的競爭。
問題2:博世的氫氣內燃機低壓直噴系統(tǒng)2025年量產,會否在中國量產?
王偉良:現在博世氫氣內燃機低壓直噴系統(tǒng)主要客戶項目在中國,博世和幾個主要的主機廠都有合作,康明斯、濰柴,還有一汽等。計劃在明年完成國內的量產。通過利用好現有的設施、設備,控制好成本和投資。因為在爬坡初始階段,氫內燃機不可能有很大的量,如果全新投資對誰都不利。但是很清楚的一條,本地化的戰(zhàn)略是我們能服務好用戶的根本。同時,作為一個國際化公司,博世會考量優(yōu)勢互補和平衡,從而為客戶提供最有競爭力、成本最低的產品。
問題3:歐洲汽車電氣化放緩對于中國新能源車出口及供應商業(yè)務的影響是什么?
馬庫斯·海恩:確實,歐洲市場的電氣化沒有達到原來預期的發(fā)展速度,這主要是因為補貼取消了。以往每一輛車的補貼可以達到幾千歐元,現在補貼沒有了。但我認為對于中國的整車廠商來說,出口歐洲仍然有機會,主要在于經濟型電動車,3萬歐元以下的電動車仍受到青睞,然而市場上能供應這類車的企業(yè)還是比較少,歐洲市場一年大概是1600-1700萬的量,現在根據我們的觀察大概只有1400萬,所以我們覺得這里面是有機會的也是中國企業(yè)可以抓住的機會。
問題4:中國的智駕的商業(yè)化已經很成熟,博世對于成本控制和盈利的預期如何?
王偉良:高階自動駕駛是智能化轉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最關鍵的,是汽車工業(yè)面向未來的一個大趨勢。就像現在談到的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一樣。博世在高階智能駕駛方面已經投入了很久,展臺所展示的500Tops算力硬件能力是目前中國市場最強的。講到成本,自動駕駛的本質目標是服務于用戶的,而不是吸引眼球。博世的標準就是產業(yè)化、有成本競爭力。
大家知道我的背景,我是從共軌開始與博世合作的。我們將共軌引入中國市場的時候,中國市場還沒有排放法規(guī)。那時候國內的機械產品大概只需要1000到2000元,或者2000到3000元。共軌技術起初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量很小,產品售價約幾萬元。當時大家質疑中國是否有共軌市場?這么貴。有人提出,中間肯定會有一個過渡產品比如機械的電控,我們叫“非典型技術路線”。當時我就直接反對,我認為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中國的行業(yè)一定是對標國際和未來的大趨勢,中間不可能有所謂的“非典型技術路線”。我認為自動駕駛也一樣。雖然目前高階自動駕駛很貴,但是我們很有信心把成本降下來,這也是博世的強項。但我不認為為了成本要大幅度降低算力和功能性安全。大家消費水平不同,可能去買不同價位的車型,但這不應該影響人的安全性,自動駕駛直接和安全有關。作為博世,我們一定目標做最安全、最可靠、最高階的駕駛產品里,這也契合我們的理念 “Invented for life”科技成就生活之美?偨Y來說未來一定是高階自動駕駛、高算力和個性化的。基礎是一個大平臺,這是博世的強項,高度安全的硬件和基礎軟件,客戶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做個性化功能。
問題5:博世如何強化智能駕駛領域的競爭優(yōu)勢?
馬庫斯·海恩:目前博世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是基于Orin-X芯片的產品,對于博世來說,智能駕駛產品不可能只局限于某家系統(tǒng)芯片供應商。從客戶角度來說,他也希望我們提供的產品適用于多家供應商的系統(tǒng)級芯片。我們的解決方案有市場通用產品,還有高階定制化產品。對于ADAS系統(tǒng)來說,主要是走主流通用路線,保障性價比和成本效率。此外還有一種類型我們也在探索,Chiplet,所謂“小芯片”產品,它可以比現有產品更具有性價比。
越來越多的整車廠現在已經意識到,軟件層面的全棧自研和維護需要付出非常大的精力和成本,從而更希望像博世這樣的供應商能夠給他們提供一些解決方案。在這個基礎之上,他們再來做自己的一些事情,否則全部要靠他們自己研發(fā)和維護,是非常費勁的。以ADAS中間件AOS為例,Automotive Operation System(汽車操作系統(tǒng)),如果整車廠完全自己開發(fā)會非常費勁,但由博世提供給他們,之后再根據需求在某些軟件層面做研發(fā),無論是從維護還是兼容性角度來看都會更省力。
問題6:博世的圖化智能駕駛方案有何布局?
王偉良:城市工況的無圖化是必然,高階自動駕駛利用高精地圖只是一個過程產品,舉例來說,在城市修路的情況下,高精地圖的更新很難實時跟上。另外,也確實不需要,因為到后來就像人開車一樣,你沒有地圖,熟悉了以后,你肯定能開。博世的時間節(jié)點很清,在明年9月份之前,或更早一些的時間,我們將會實現無圖化方案的供給。
問題7:對于中國市場增程動力的發(fā)展有何看法?
馬庫斯·海恩:關于混動增程和純電未來比例的問題,我個人覺得,電氣化這個趨勢還是會繼續(xù)下去,不僅在中國,在歐洲也是如此。并且當下對于混動和增程的需求似乎都有復蘇。當然在不同的駕駛場景下,比如駕乘需求是長距離,或者充電設施配套不是很全的情況下,還是需要選擇傳統(tǒng)的車型,而不是純電。在和一些美國和歐洲的整車廠客戶交流中我們發(fā)現,曾經他們表示只做傳統(tǒng)內燃機和純電,其他是不考慮的,但現在他們也重新開始考慮將混動、增程納入長期的產品規(guī)劃,當然也受到終端用戶需求的影響?傮w來看,在某些市場,混動的發(fā)展速度確實比純電更快。
問題9:面對中國本土供應商的成本和定制化的優(yōu)勢,博世如何提升競爭力?
王偉良:這個競爭是是全行業(yè)的,不僅在供應商層面。中國汽車行業(yè)能不能在激烈的競爭后變成一個更強大的、世界上有競爭力的汽車工業(yè),這是我們要共同面對的。這里面有幾個關鍵因素。第一,創(chuàng)新能力和技術創(chuàng)新的持續(xù)性,第二,供應鏈或者是價值鏈是不是具有韌性和可靠性。從博世的角度來說,一百多年的經驗讓我們成為了供應鏈中最有耐心和韌性的,所謂“可靠保證”,包括創(chuàng)新能力、交付能力、質量能力和全球化能力。所以,我相信中國汽車工業(yè)在競爭和邁向世界級工業(yè)的進程中,需要博世,博世也需要中國汽車工業(yè)。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