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相信很多朋友一定不陌生。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碰瓷的伎倆也不斷推陳出新。近日,本報聯合汽車之家網站,對3000多位車主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fā)現,15%的車主曾遭遇“碰瓷”。
● “人體碰瓷”比例最大
車子拐彎,人一碰即倒,口吐鮮血,甚是嚇人——最近,發(fā)生在廣西一起“碰瓷”視頻引起網友的關注。在視頻中,這位“碰瓷專業(yè)戶”的演技可謂“影帝”級別。警方揭秘,這位“影帝”口中原本就含著紅色液體的膠囊。一旦與車相會,立刻倒地,并將膠囊咬破,造成“吐血”的假象。
“吐血膠囊”、“舊傷詐新傷”,不少司機被這樣的碰瓷方式詐騙過。在參與調查的3113位車主中,15%的車主表示,曾遭遇過碰瓷,其中大部分遇到的是“人體碰瓷”——概率高達55.8%?磥,中國的“碰瓷”愛好者們尤其喜歡這種低成本但高風險的方式。位列第二位的為車體碰瓷,達49.7%,第三位的為物體碰瓷,比例相對較低。
● 違章行駛的車輛碰瓷的最喜歡下手
為什么“碰瓷”不斷上演,無辜車主不斷上當?杭州市交警支隊一位民警表示,“碰瓷”者對于下手的車輛,是有選擇的。最大的共同點便是——車輛有違章行為。之前杭州就發(fā)生過這樣一起事故:一位捷達車主,在轉彎時,與一位中年人擦身而過。結果中年人重重地敲打捷達車窗!澳阕驳轿伊耍 避囍饕宦,壞了,趕緊下車。朝中年人一看,傻眼了:怎么那么面熟?原來,三天前,在同一個位置,這位捷達車主也被這位老兄“碰瓷”過,并被敲詐了500元。這回,騙子故技重施,卻把自己送進了公安局。
交警分析,在這起騙局中,“碰瓷”者之所以屢屢得手,是因為在這個路口,沒有信號燈。車輛拐彎的時候,往往看也不看就彎過去了?墒歉鶕煌ǚㄒ(guī)定,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在這個路口,一旦發(fā)生事故,基本上就是機動車全責,這就給了“碰瓷”者一個最好的借口。
此外,“私了”也是“碰瓷者”最喜歡的處理方式。很多人在遇到行車事故之后,第一反應是事故不是碰瓷,但在處理事故之后仔細回味,才發(fā)覺自己的確是遭遇到了碰瓷。交警也認為,“碰瓷”者在制造事故后,幾乎都會提出以私了的方式解決。很多時候,在車主堅持“公了”的時候,“碰瓷”者甚至就打了退堂鼓。
不過對于“碰瓷”,如今車主的應對方式也理性多了。本次調查中,在問及車主遭遇“碰瓷”后的處理方法時,67.9%的車主會打電話報警。但鑒于目前碰瓷的案例來看,車主在遭遇到此類事故時有部分身處較為偏僻的路段,而碰瓷方可能會有多名同犯,所以車主們遇到這種特殊情況時要審時度勢,找合適的機會報警。
● 行車記錄儀不讓碰瓷有機可乘
從調查結果來看,車主們各有妙招來避免碰瓷。其中車主覺得最有用的,就是行車記錄儀——58.4%的車主會安裝行車記錄儀。其次還有:開車前多觀察、自己不違章駕駛。
行車記錄儀的好處就在于能減少解釋成本,方便取證,從而使碰瓷者沒有可乘之機。而且,安裝行車記錄儀的另一好處就是能夠解決“非碰瓷”類的交通事故責任鑒定。但行車記錄儀發(fā)揮作用的前提是要確保自己不違章駕駛。所以,開車時首先保證自己不違章駕駛,才是避免碰瓷的有效手段。
有人說碰瓷防不勝防,但只要開車時注意幾點,首先保證自己不違章,涉及人傷事故盡量別“私了”,以及做好硬件防范的準備工作,碰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來源:錢江晚報)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