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精彩汽車生活] 提到奔馳、奧迪、雪鐵龍等汽車品牌的國產化歷程,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會是北京奔馳、一汽-大眾奧迪、東風雪鐵龍這些耳熟能詳的合資汽車品牌。不過,您可能不知道,國內還有長春造的奔馳、上海產的奧迪、惠州組裝的雪鐵龍...本文,咱們就來聊聊那些被遺忘的CKD車型。
● 奔馳E級(W123)
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奔馳是奔馳品牌在中國乘用車領域的第一家合資公司,其引入國產的首款車型為代號W211的E級。不過,最早的國產E級并非出自北京奔馳,而是由長春一汽在上世紀80年代末組裝生產的W123,數量不多,僅828輛。
一汽當初將奔馳E級引入國內組裝主要與紅旗轎車的停產有關,1981年6月,紅旗因質量差、油耗高等原因,被國務院下令停產。為此,一汽提出了希望用奔馳E級(W123)轎車的技術來改造紅旗的方案。
1985年1月2日,一汽與奔馳簽訂了CKD(全散件形式)組裝合同,隨后一汽按照德方提供的設計圖和設備安裝了一條總裝線。1988年1月20日,第一輛我國CKD組裝的奔馳轎車在一汽工廠下線,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車輛銘牌上寫的是梅賽“代”斯-奔馳,而不是如今的梅賽“德”斯-奔馳。
在試組裝過程中,一汽內部出現了反對的聲音,有人提出不同意用別人淘汰的車型技術(海外市場的奔馳W123轎車于1985年停產)來改造我們的紅旗轎車。另一方面,當時市場上的主流車型都是前輪驅動,所以一汽希望新的紅旗轎車也采用前輪驅動,而奔馳E級不是前驅車。
最終,一汽主動放棄了與奔馳的合作項目。在項目終止前,一汽總共試組裝了828輛奔馳轎車,車型包括:200、230E及230E加長型,這批車由北京首都汽車公司負責銷售。當初,只有局級以上的干部才有資格用國產奔馳替代之前的紅旗,同時,外賓接待時也會用到該車,此外,還有少量長春組裝的奔馳車被私人通過特殊渠道買走。
● 奧迪100(C3)
在結束與奔馳的合作后,一汽火速與另一家德國豪華汽車品牌奧迪牽手,雙方簽署了“關于在一汽生產奧迪的技術轉讓許可證合同”。1989年8月,第一輛CKD組裝的奧迪100轎車在長春裝配下線,當年即組裝了391輛。鮮為人知的是,一汽生產奧迪100之前,上海大眾(現更名為上汽大眾)也曾于1986-1988年間組裝過奧迪100,數量為600輛。
1985年7月,上海舉辦了第一屆國際車展,剛剛合資不久的上海大眾(1985年3月成立)亮相首屆上海車展,除了展示國產桑塔納以外,上海大眾還帶來了即將投產的奧迪100。關于那次車展,上海大眾第一任德方負責人馬丁·波斯特在其回憶錄《上海1000天:德國大眾結緣中國傳奇》中寫道,“在川流不息的人流擁擠下,我們幾乎要窒息了... 我們只有用身體才能防止我們的展臺被擠翻,防止我們被那些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弄到一本宣傳冊的參觀者壓死!边@毫不奇怪,因為當時在我國私人轎車還是一個禁區(qū),而車展成了人們能夠仔細觀察新型轎車的難得機會之一。
上海大眾引入國內組裝的奧迪100是該車的第三代車型,車尾可以看到“上!弊謽拥奈矘。該車當年主要作為黨政機關的公務用車,并曾成為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的座駕。那么既然上海大眾已經CKD組裝出了奧迪100,為何奧迪最終的合作伙伴會變成一汽?
據稱,當年大眾集團前董事長哈恩博士與原一汽集團董事長耿昭杰會面前,中央有關領導、上海市政府以及上汽的相關負責人曾提出要求,希望不要與一汽達成合作。對此,哈恩博士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作為一個企業(yè),我們在一個巨大市場上應該自由選擇合作伙伴...上海組裝過奧迪100樣車,當時我并不知道這件事情。在我的記憶里,我們跟上海從來沒談過奧迪...另外,我們也向這位中央領導表示過歉意...”
雖然30年前上汽沒能與奧迪合作,但就在今年6月,奧迪斥資1.15億元認購了上汽大眾1%的股份,這意味著上汽大眾已具有生產和銷售奧迪品牌產品的資質。據悉,上汽奧迪相關的產品管理、規(guī)劃、制造以及研發(fā)等都已經在按照計劃推進中,上汽奧迪將采取全新發(fā)展模式,更多關注中國高端智能出行和數字化體驗的需求與趨勢。
● 雪鐵龍XM、雪鐵龍桑蒂雅
1992年5月,東風與雪鐵龍在武漢合資成立了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同年9月,第一輛組裝的富康(原型為雪鐵龍ZX)轎車在襄樊東風試裝廠下線。另一方面,東風與雪鐵龍還在惠州建立了名為風神-雪鐵龍的高級別車型合作項目,并于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CKD方式組裝生產雪鐵龍XM和雪鐵龍Xantia。
XM是雪鐵龍在1989年發(fā)布的中型豪華轎車,即:雪鐵龍C6的前身。1990年,雪鐵龍XM贏得了歐洲年度車型稱號,該車當時獲得的評分差不多是第二名奔馳SL級(代號R129)的兩倍。雪鐵龍XM由吉奧瓦尼·博通親自操刀,采用了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懸浮車頂設計,其還是世界上首款配備了主動液壓懸架系統(tǒng)的汽車。
風神-雪鐵龍的另一款CKD車型為Xantia(桑蒂雅),該車定位中型車,即:雪鐵龍C5的前身。Xantia于1992年問世,采用雪鐵龍第二代主動液壓懸架系統(tǒng),提高了ECU控制單元的計算速度。當年,風神-雪鐵龍XM的售價曾高達60萬元,國產桑蒂雅也賣到了近40萬元。2000年前后,XM和Xantia在法國相繼停產,風神-雪鐵龍的CKD之路也告一段落。
● 日產公爵(Y30)、貴士(V40)、途樂(Y60)、藍鳥(U13)
廣州京安云豹汽車成立于1992年,其擁有一定的汽車制造能力和渠道資源,曾以CKD方式組裝生產過日產公爵(Y30)、貴士(V40)、途樂(Y60)、藍鳥(U13)等車型。不過當時的京安云豹沒有國家正式的汽車生產、制造許可,只能算是利用國家政策的漏洞和特殊背景打“擦邊球”。
日產公爵(Y30)擁有三種車身結構:轎車、Hardtop和旅行車,京安云豹引入的是旅行車,車型編號YB6470。該車空間寬敞、靈活易用,后備廂中設有可完全放倒的座椅。京安云豹還生產過一款型號為YB6480的7座商務車,該車原型為日產貴士(V40),也叫福特水星Villager。上述兩款車的動力系統(tǒng)均搭載的是3.0L V6發(fā)動機。
由京安云豹組裝的日產途樂(Y60)型號為YB2030,藍鳥(U13)型號為YB7200。1999年7月,京安云豹因涉嫌走私被立案調查,但其工廠并沒有停產,而是作為風神汽車(東風日產的中方前身)的代工廠,繼續(xù)組裝生產日產汽車。直到2002年風神汽車收購京安云豹,后者變成了風神的生產基地。東風日產成立后展開新工廠建設,京安云豹的老廠房如今改為花都工廠的成品庫。
● 馬自達MPV、面包車、929、626
接下來要說的是成立于1992年的海南馬自達,這家合資車企在最初的五年里曾以CKD方式組裝過多款馬自達車型,包括MPV、面包車、929、626等。不過,由于海南馬自達并未取得國家頒發(fā)的轎車生產許可證,其生產的汽車只能在海南省內銷售,僅有少量海南產的馬自達車型流入到廣闊的內地市場。
海南馬自達組裝的MPV型號為HMC6450,該車以第一代馬自達MPV為原型,動力系統(tǒng)搭載了3.0L V6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57馬力,最大扭矩230!っ,匹配懷擋操作的4速自動變速箱,最高時速177km/h,百公里油耗12.1L。HMC6450在1995年進行了改款,新款設計更加注重行人保護,同時安全配置也有所增加。
以第三代馬自達Bongo為原型的HMC6440面包車也曾在海南馬自達組裝生產,該車動力系統(tǒng)搭載的是代號FE的2.0L發(fā)動機,最大功率86馬力,最大扭矩152!っ住4送,海南馬自達還組裝過極少量的第五代馬自達929旗艦轎車和同時期的中型車626,但這些車上都沒有海南馬自達的任何標識,因此曾被充當進口車進行銷售。
受產量始終無法提高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的影響,海南馬自達在1997年走到了破產邊緣。為了自救,海南汽車以資產整體劃撥方式進入一汽,由此取得了轎車生產資格。在經歷了短暫的蜜月期后,隨著一汽馬自達、長安福特馬自達的成立,陷入被動的海南汽車不得不從合資轉向打造自主品牌的發(fā)展道路。
● 天津大發(fā)、夏利
上世紀80年代,天津汽車通過技貿合作的形式,從日本大發(fā)先后引進了微型面包車“華利”和微型轎車“夏利”,這兩款車型最初都采用CKD方式在國內組裝生產。1984年9月,以第六代大發(fā)Hijet 850為原型的天津大發(fā)TJ110正式下線,當時一共有8個人參加了第一臺車的裝配,時任天津市長李瑞環(huán)將其命名為華利。
天津大發(fā)TJ110(華利)的動力系統(tǒng)搭載了排量為843mL的三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41馬力,最大扭矩59牛·米,裝備4速手動變速箱,整車質量為760kg。要發(fā)家、買大發(fā)、發(fā)發(fā)發(fā)!當年的天津大發(fā)就和這條廣告語一樣,紅遍了大江南北,其中有90%是供給全國各地的出租行業(yè)使用。因其采用黃色涂裝,人們更喜歡稱它為“黃蟲”。
1986年9月,天津汽車以CKD方式組裝生產的第一臺TJ730順利下線。時任天津市長李瑞環(huán)將這款車命名為夏利,結合此前引入國內的華利微面,兩臺車的名字在一起便有了“華夏得利”的寓意。夏利TJ730以第二代大發(fā)Charade為原型,動力方面搭載了1.0L三缸發(fā)動機,最大輸出功率53馬力,最大扭矩77!っ。
黃大發(fā)曾占據出租行業(yè)的半壁江山,而夏利的到來徹底打破了這一格局。1994年起,出租行業(yè)開始淘汰價格便宜但安全問題突出的“面的”。一時間,無論南方北方,以紅色為主基調的夏利都橫掃當地的出租市場,成為了城市的新名片。經歷了90年代的輝煌,面對自主品牌崛起、合資品牌壯大的新世紀,夏利逐漸褪去了光環(huán)。2004年起,夏利在出租市場的保有量急劇下降,并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 金杯海獅
華晨金杯的前身沈陽金杯客車制造有限公司于1991年7月成立,同年11月,第一臺CKD組裝的金杯海獅駛下生產線,首批共生產了200輛。該車以第四代豐田海獅為原型,金杯在車型引進過程中得到了豐田全程的技術指導與支持。
豐田海獅在日本主要用于接送賓客、商務談判等商務用途,但在國內,除了少數的商務用車外,國人更喜歡用海獅來拉貨,因此金杯海獅受到了小企業(yè)主、個體經營者的青睞,銷量連續(xù)多年處于輕客市場的領先地位。
1996年,第二代金杯海獅問世,當年產銷突破1萬輛大關。金杯還成立了國產化項目工作組,大力推進國產化,以此來降低成本、提升產量。經過不懈努力,金杯海獅的國產化率達到了80%以上。2003年,華晨與金杯合資成立了沈陽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發(fā)展至今,華晨金杯的產品系列已覆蓋輕客、MPV、SUV三大領域。
● 廣東三星汽車
最后要說的是上世紀90年代輝煌一時的廣東湛江三星汽車,前廣東省委書記林若為其題名“粵西駿馬”。前身為湛江農械廠的三星汽車,曾在80年代末將第三代大發(fā)Delta輕型卡車引入國內生產。到1992年,三星汽車形成了年產3萬輛的綜合生產能力。此后,三星汽車還CKD組裝了道奇捷龍7座MPV、三菱太空車、得利卡、帕杰羅V31、日產碧蓮、巴寧、奔馳MB100等車型。
由于采用進口零部件組裝方式進行生產,當年三星汽車的質量在國內算得上一流水平,甚至能媲美進口車型,銷售情況也非;鸨90年代中期,全國各地遍布了大量由三星制造的汽車。據統(tǒng)計,至1998年,三星汽車員工數量8000余人,總資產達到53億元,10年間累計為國家納稅16.8億元,鼎盛時期還有不少黨和國家領導人前來視察。
可惜好景不長,由于極速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并被牽扯進“9898”湛江特大走私受賄案等諸多原因,三星汽車陷入全面停產,此后再無音信,仿佛一夜之間就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2016年起,三星汽車遺留的廠房由于舊城改造的關系開始逐步拆除。
結語:我國汽車工業(yè)起步晚、基礎差,直到改革開放之后,才使利用海外先進技術發(fā)展自身生產能力成為可能。在此過程中,無論技貿合作還是合資經營,由CKD起步幾乎都是必經的過程。上世紀80、90年代,從最初100%進口零部件,由外國專家手把手教我們組裝生產,到減少零部件進口比例,國內汽車廠商逐漸形成了自主生產汽車的能力,CKD模式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文/汽車之家 李伊文)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