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品牌活動] 提到博世你會想到什么?冰箱?ESP?還是手電鉆?沒錯這些都是博世公司最著名的產品,但今天我們去的地方雖然不生產這些東西,但確實控制著生產這些東西的公司,這是怎么回事兒?對了,今天我們參觀的是羅伯特·博世基金會(以下簡稱博世基金會)。
博世基金會在德國斯圖加特的一個小山上,在這里不僅可以俯瞰斯圖加特的全貌,而且羅伯特·博世先生的家也就在這里。此外,這里還可以遠眺奔馳博物館
博世基金會所在的這套房子始建于1910年,在1934年重建,它幸運的躲過了二戰(zhàn)期間美蘇的轟炸,得以完整的保留下來。
博世基金會是個半對外的場所,想要參觀的話需要提前預約。
基金會的房子有點類似莊園,我們去的時候已經是10月中旬了,里面的植物有些已經變色了,景色還是非常好看的。
莊園里的有湖有草地,簡直就是天然的高爾夫球場,同行的朋友笑稱,挖幾個洞就可以打球了。
博世基金會的辦公場所就是這個三層的樓,而這里也曾經是博世先生的家。
當然,這個家也曾經有遭遇人禍的時候,由于博世先生在二戰(zhàn)的時候不愿意與希特勒合作且保護猶太人,因此他被迫搬離這里,二戰(zhàn),這套房子曾經是法國大使館和美軍的司令部,二戰(zhàn)結束后才還給博世家族成員。
博世基金會是在羅伯特·博世先生逝世22年之后成立的,成立之初就是完成博世先生的遺愿,也就是圖上說的那句話。
雖然看似是一個公益組織,但這個“組織”可不同尋常,它擁有博世公司將近92%的股份,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股東,不過它沒有投票權。這種股份結構,在全球范圍內也只有博世一家。
雖然有博世先生的遺愿,但這個基金會具體干點什么呢?圖中的博世基金會里最懂中國的奧利佛先生將給我們講解。哦對了,奧利佛先生還有一個很有詩意的中國名字:紀韶融,據說是他中國太太給起的。這老外,中文特別棒!閉著眼睛,你真聽不出他是個德國人。
老紀是博世基金會專門負責中國項目的,目前他所在的團隊更多針對的是中德兩國的媒體、法律和教育方面的交流。
看到這相信大家都會問,博世基金會怎么來確認做什么項目呢?老紀說,每年他都收到很多的求助項目的郵件,而他的團隊會根據基金會的主旨,也就是博世先生的遺愿來確定具體項目。
在基金會里面外面看到了兩個中國字“信任”,這就是目前基金會在進行的中國西部地區(qū)的律師交流活動
老紀和我簡單介紹了一下博世基金會的職能之后,提議帶我們參觀一下博世基金會的那棟百年老樓。
老紀說,博世基金會的這個大莊園里,種了很多的蘋果樹和櫻桃樹,每年這些樹的果子都會被基金會收集起來做成果汁果醬,賣給市民,而所收入的錢則會全部捐獻出去。
看到這,我才覺得,這里才是真正的高爾夫球場呢,你看著坡度什么的,左邊高臺不就是果嶺嘛。
走進這個百年大宅子,并不像傳統老式歐洲建筑那樣些暗,反而這里的采光非常好,不會讓你有壓抑的感覺。
老紀先給我們介紹的是客廳的這套壁爐什么的,他說每年博世集團的各種“O”都會在這里開爐邊會議,各種創(chuàng)意各種計劃隨之產生。哦對了,這些壁爐什么的都是當年的老物件,也有百年的歷史了。
我們腳踩的這木地板也有百年歷史了,問了一下,地板是橡木的。
看了看地下,我又被帶到了屋頂,老紀說,這大廳的燈也是在當時高科技的,為了方便清理,博世先生設計了一套機械升降裝置,節(jié)省人力。
在屋里,老紀還給我指了一個特別不起眼的,就是一些個圓形的孔,他說這些是當時比較先進的真空除塵裝置,只要接上管子,外面有個裝置,啟動就可以吸塵了,據說原理和咱們現在的吸塵器差不多。
轉到另一個屋子,老紀讓我自己看屋頂的接縫處,我看到有一些小孔,老紀說,這個是一個很奇妙的自動換氣裝置,當窗子關閉之后,可以實現自動換氣,據說這是因為羅伯特·博世的第一個孩子身體不好,又不能受風,因此特別設計的。
在這個屋里,所有的家具都是百年前的,而這些家具也歷經磨難,在二戰(zhàn)期間險些被當成劈柴燒了,能保留到現在也是很不容易的。
時間有限,老紀帶我們去頂樓看看,要知道這里是俯瞰斯圖加特全景最好的一處地方。
可惜的是今天的斯圖加特有點霧,所以看不到特別清楚的斯圖加特全景,不過還有兩個地標性建筑可以看到,藍色箭頭是斯圖加特的老天然氣儲氣罐,它是斯圖加特的老工業(yè)象征;黃色則是奔馳博物館,代表了新興產業(yè)。
在頂層,老紀還給我指出了遠方的博世醫(yī)院,就是紅箭頭所指。而這也是斯圖加特的市立中心醫(yī)院。
由于時間比較緊張,我們在博世基金會的參觀很短,不過至少能對這個基金會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也是很好的。最起碼,它干的更多是國際間的交流,而非單純的救助。而且和其他基金會相比,有些與眾不同,因為它真的是實實在在的控制了博世公司,簡單說,博世掙的錢都被它用來做相關“慈善”項目了。(文/汽車之家 翟元。)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